法律规则和商业规则的冲突——上海家化风波漫谈   作者:杨晋
【】

    上海家化风波告一段落,尽管上海家化的小股东心有不满,但是罢免原总经理王茁董事身份的议案,他们还是默默投了赞成票。

    一手将家化打造为国内日化行业龙头的原董事长葛文耀,早在他之前就已被迫“退休”。

    在沪深股市20多年的历史上,真正作为市场行为而出现的收购兼并事件也并不多,但这方面的题材却一直受到了广泛关注。现在的上海家化事件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实例,有必要深入反思,兼并收购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?

    这是一次开创者与资本投入者的对决。葛文耀为上海家化呕心沥血,将上海家化打造成了国内的龙头企业,一家足以抗衡国外品牌的中国豪华品牌。他为这家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很多老员工对媒体说至今怀念他。但是现在的企业内部就是一个小社会,拥有一个游戏规则,身在游戏中必须按照游戏的规则办事。在这个规则中,葛文耀被打败了,或者说葛文耀败给了规则。

    平安的资本进入家化之后必定想夺权,当然葛文耀不干,葛文耀的弟子们不敢,换做是谁都会不干。于是葛文耀派与平安派开始了内耗,这家辉煌无比的公司祸起萧墙。

    葛文耀是有准备的,所以在选择合作的时候没有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,而是有自己的考量,他最后选择平安,而且约定三年内不允许融资,就是为了避免股权稀释。他从公司的层面上已经做好了准备,可谓武装到了牙齿,可是在内部人员层面上,他却忽视了威胁,或者说过于自信,相信公司离不开自己,相信公司的人离不开自己,相信公司没人能搞自己。于是葛文耀出局了。

    葛文耀的出局说明了要想保全自己和自己的权益,作为一个企业的开创者,盲目自信是不可取的,最好的办法是制定游戏规则,搭建一个防火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,葛文耀给公司搭建了防火钱,却忽略了自己的防火墙,认为没必要。如果当时葛文耀在吸纳平安的时候可以约定股东会表决的“一票否决”制,比如更换法人代表、更换董事长之类的时候就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,那么葛文耀至少可以保全自己的职位。

    葛文耀过于自信,对于公司来说,各股东争权夺利是很普遍的事情,尤其是大股东之间,而大股东之间战争的结果又往往依靠小股东。葛文耀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吸纳资本的时候先设计好制度,靠信仰是不行的。葛文耀相信信仰,他相信家化信仰他,家伙的小股东信仰他,他在家化绝不会倒。所以他倒了。他不是没想到小股东的力量,只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。

    公司管理层的问题就是一个政治问题,设计一个可行性的制度比一切信仰都重要,尤其是现在国内的金融机构从国际上学来了一套“买卖公司”的买卖,看准公司的弱点谈判,然后资本进入,赶走创业者,包装打包出售。这种事情在国内会越来越多,但是任何公司都会有弱点,没有完美的公司。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,需要懂得怎么保护自己,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不是标榜自己的功绩,而是涉及一个良好的“政治”制度。例如采购的时候规定必须两个人行动,就可以降低实际操作人员谋私的风险。好的可行性高的监督机制可以将公司发生非正常行为的风险降低。设计好权利机构,执行机构,监督机构的游戏规则,和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是创业者保护自己最锋利的武器。虽然越是细节繁琐的规则效率就越低,但是为了创业者的自卫这又是必须的,谁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“点”谁就能在效率与自卫的关系上找到平衡。总之内控机制的设计与平衡是解决公司政治问题的最好方案,切勿迷信功绩。

    我同情葛文耀,不仅仅因为他一手创造的公司,一手创造的辉煌现在已经掌握在别人手里,还因为他那句声声悲戚的“引狼入室”,他说自己被骗,自己上当,说自己轻信。但是事实上还是葛文耀过于自信过于迷恋自己的功绩。他在打造“防火墙”的时候只考虑了公司,没有考虑自己。在公司内部权利的争斗中应该相信什么?葛文耀无疑信错了东西,如果葛文耀当时制定一套保护自己和老员工的制度,搞一个必须准守的议事机制来,现在会是对着媒体唉声叹气,说自己该骂该被狠狠的骂吗?

    我不想跟着媒体骂,虽然我也同情葛文耀,但这不过是公司内部权利战场的一个缩影,国外这种事层出不穷,随着国内金融业的发展,这种事情也开始凸显。资本投入方也是按照法律的程序操作,其权利也是法律赋予的,即便最后“夺权”了,也是法律赋予控股股东的合法权利。所以没必要骂平安,我们看到这个事情,媒体天天剖析这个问题,并不是为了发泄,而是为了深思。辛辛苦苦打下天下的创业者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,懂得守住自己的权益。

    商业规则还是要服从法律规则的。

单位名称:北京市汉衡律师事务所
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 建外SOHO 8号楼31层 邮政编码:100022 联系电话:总机010-58691166 (86-10)58691166